2024

07-21

精英荟萃,智慧火花——子宫内膜病变临床及病理进展学术会议揭幕,ARMI®️成焦点

image.png


2024年7月20日,北京,一场聚焦于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与病理进展的学术盛宴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的主导下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联合承办,旨在汇聚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子宫内膜病变的最新诊疗策略,尤其是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与管理。作为创新医疗科技的代表,济远医疗携旗下ARMI®一次性电子宫腔镜亮相,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成为了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image.png


分会场三——门诊无麻醉一次性宫腔镜操作培训,更是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知识与技能的双重盛宴。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祝洪澜主任医师、梁思晨副主任医师携手主持,引领着参会者步入子宫内膜病变的诊疗前沿。




子宫内膜取样:从传统到创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黄晓武教授在《子宫内膜取样方法的演变》报告中,引领我们回顾了子宫内膜取样技术的历史变迁,从传统的刮宫术到现代的定位取材,再到最新的细胞刷取样技术,每一步进化都是医学进步的见证。她强调,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和诊断的准确性,还显著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和并发症的发生,预示着个性化医疗时代的到来。


image.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黄晓武教授


宫腔镜检查:诊断与治疗的新视角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敏教授的《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演讲,深入剖析了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核心作用。他指出,宫腔镜提供的直接视觉评估,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指导活检部位的选择,从而提高诊断的精确度。此外,结合宫腔镜影像与病理结果,可为患者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体现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趋势。


image.png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敏教授


形态学的奥秘: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解读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田文艳教授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学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讲座,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宫腔镜的价值。她通过一系列典型的子宫内膜病变形态特征,展示了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独特洞察力。田教授强调,熟练掌握子宫内膜的形态学特征,对于区分良恶性病变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image.png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田文艳教授


一次性宫腔镜:微创时代的利器


王益勤医生的《一次性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保育患者中应用》报告,则聚焦于一次性宫腔镜这一创新工具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她分享了一次性宫腔镜的优势所在——微创、快速、安全,特别适用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群体。王医生指出,一次性宫腔镜的使用,不仅减少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也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提升了整体的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展现了ARMI®一次性电子宫腔镜在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的显著优势。


image.pn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益勤医生


专家对话:优化门诊宫腔镜检查流程

会议的第二环节,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果教授、赵丽君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张生澎教授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门诊免麻醉宫腔镜检查工作流程》。他全面覆盖了从技术准入、术前准备,到操作细节与并发症管理的全过程,为与会者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实用的宫腔镜诊疗指南。


image.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生澎教授


随后,张生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祝洪澜教授、田文艳教授、王益勤医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敏教授围绕门诊免麻醉宫腔镜检查的工作流程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于提高检查效率、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告知患者操作必要性及可能不适,消除疑虑。操作中关注患者情况,通过交流缓解紧张情绪,并解释操作及后续处理。



ARMI®一次性宫腔镜操作workshop


会议的高潮出现在最后的工作坊环节,与会医生亲身体验了ARMI®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的操作。他们对其出色的图像清晰度、灵活的操控性能以及便捷的一次性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ARMI®不仅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患者不适,更因其无需消毒复用的特性,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



ARMI®一次性电子宫腔镜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诊断工具,也为患者带来了更为舒适、安全的就医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ARMI®将在未来的妇科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妇产科学发展的关键力量。